孩子的社交一直是妈妈们很关心的问题,我也经常收到大家的留言,说家里的娃经历的一些“社交疼痛”。
有的是宝宝还小,很喜欢和大哥哥大姐姐玩,却经常被拒绝,宝宝很“受伤”,妈妈还想了很多方法帮宝宝“拉拢”哥哥姐姐呢,但最终也没成功……
有的是娃不喜欢和别人玩,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,妈妈担心孩子太孤单了……
有的是娃很想和大家玩,却总是被“排挤”,妈妈看着好心疼。
特别是很多宝宝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,妈妈们更是担心,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宝宝能适应新环境、能交到朋友吗?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被欺负,会不会很孤单?
最近看了一个国内儿童行为观察类节目《小孩的神秘生活》,帮我们揭开了宝宝在幼儿园是如何社交的“神秘面纱”。
节目是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,用高清监控摄像头拍下的,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如何交朋友、为何排挤他人,以及不同性格的孩子,各自是如何应对幼儿园这个“社交场”的。
01
慢热的孩子被“排挤”
后来“一招”致胜,成了人气王!
性格内向、慢热的孩子,在社交上会面临更多的困难,这点在这个叫家润的小男孩身上表现得很明显。
一开始他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,就表现得很害羞、怯生生的。看到别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开心地玩耍,他一个人躲在墙角暗中观察,心里想着要做些什么加入到小朋友当中,却迟迟迈不开脚步。
好不容易鼓起勇气,在小朋友中间找了个位置坐下来,但因为不小心坐了别的小朋友的座位(那个小孩去上厕所了),所以他才刚坐下,就被“围攻”了,孩子们告诉他这个位置“有人”,让他别坐这里。
一个性格比较“强势”的男孩,甚至大声地叫他“出去”。
内向的娃,其实内心是很敏感的。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加入,却被无情“驱赶”,小男孩很委屈地跑开了,他急切地想要找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人,哭着说:“我想找我姥姥了”。
幼儿园当然找不到姥姥。小男孩偷偷地抹眼泪,大家都看着他,有个男孩“补刀”到:这个男的哭了!此话一出,家润再也忍不住了,放声大哭。慢热的家润,第一次想融入集体,以失败告终。
午饭后,小朋友到外面的场地玩,大家在玩“转圈圈”,家润尝试融入,但是“圈圈”转得太快,家润一不小心被甩出去了。
第二次的尝试也失败了,家润一个人默默地走到跷跷板那,玩起跷跷板来,但是眼睛还是忍不住望向小朋友们的方向。
家润平时跟着姥姥、姥爷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多,姥姥说家润的性格就是慢热的,平时喜欢自己待在家里玩。
即使带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,家润也是自己一个人坐地远远的。姥姥让他去和大家一起玩,他会说:我不去,我胆小。
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采访里也“童言无忌”,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敏感的家润,说他爱哭鼻子。
但是这种“不喜欢”,在一件事情之后,得到了反转,大家对他刮目相看!
节目里,老师在一个装着球球的水缸里,放着可怕的章鱼,里面也放着孩子们的名牌,只有拿出名牌,孩子们才能获得礼物。
在大家都吓得哇哇叫,不敢去拿名牌的时候,慢热的家润一个人hold住了全场,帮每个人拿到了名牌,引来大家的鼓掌喝彩。
家润的勇敢让他扭转了被“排挤”的局面,一下子成了“人气王”,这次小朋友都说很喜欢他,想和他做朋友。
家润通过抓住机会,展示出自己的优势,获得了大家的喜欢。相信这样的经历,也会让他在之后的社交中更加自信。
02
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办?
那些爱打人的娃,都在想些什么?
在幼儿园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,冲突和打闹是不可避免的,节目组的监控摄像拍下了孩子们几次比较典型的“霸凌”事件。
一次是年龄比较小的女孩,随心所欲地画画,旁边一个大点的男孩看到了,就过来“教育”她,说她只会乱画!还把小女孩的画笔全抢走了。
之后继续攻击女孩长得丑,大声说讨厌她。
小女孩被大哥哥这样语言攻击,又害怕又难过,憋不住地嚎啕大哭。
事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欺负小妹妹,小男孩说,之前爸爸妈妈说,如果他在幼儿园表现好,就给他玩游戏,给他买衣服,但是他知道爸爸妈妈是骗人的,所以他不想在幼儿园表现好。
家庭环境是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表现的。如果孩子经常生活在欺骗、易怒的环境里,那么他也会模仿这种行为,甚至会通过“教育”更弱小的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第二次的“霸凌”事件带着一些恶作剧的成分。一个温柔的女孩子被老师选为班长,引来其他人的不服。三个男孩子围在她身边,不断攻击她:“你什么都不是!你就是个小孩,你凭什么当班长。”
刚当上班长的小女孩,被淘气的男孩们吓到了,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。
其实幼儿园孩子之间的欺负,很多时候都是这种情况,里面有捉弄的成分在,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仇恨、看不起之类的。
对于爱恶作剧的孩子来说,他们就想看到被欺负的人表现出害怕、失控的情绪,他们才觉得好玩。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,即使心里有些害怕,也要保持冷静,用坚定的眼神正视对方,用镇定的语气说“不”!表现出自信和勇敢,吓走那些爱欺负人的小孩(这个小女孩即使被推了,也能义正言辞地告诫男孩子!男孩气势马上降了下来)。
第三次的“霸凌”事件也很典型,是一种“输不起”的攻击行为。
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2组比赛答题,一组赢得了比赛,输了的那组有个穿牛仔背心的男孩很“不甘心”,就去抢赢的那组的奖牌玩。
在争抢过程中,赢的那组的小男孩(绿色衣服)不小心推了下输的那队的队长,这下性格强势的牛仔男孩彻底爆发了,对绿衣服男孩一顿“猛打”。
绿衣服男孩对于这个爱打人的男孩无计可施,躲在角落里委屈地哭了。
这种“欺负”行为,其实是一种挫折攻击。当一个人既定的目标受到了阻碍,无法去达成这个目标时,他就会产生一种挫折心理,继而引起攻击行为。
对于孩子来说,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能想到的方法也有限,导致无法使用更好的方式去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,而肢体行动,成了他们表达情绪最直接高效的方式。
爱打人的孩子在社交中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。他们在集体里并不受欢迎,其他孩子也会拒绝和他一起玩耍(节目里孩子们也表示不喜欢爱打人的男孩)。
平时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到情绪有很多种表达方法(比如跺脚、从现场跑开),除了打人,我们还有很多好的替代方法解决问题(比如可以告诉老师、寻求大人的帮助等),减少孩子打人的行为。
03
有同理心的孩子,在社交中更容易相处
也更容易获得友情
节目里有个叫美心的小女孩,小小年纪表现出的同理心,太暖了。
好朋友曼可因为害怕比赛输了,不敢参加比赛时,作为队友的美心没有去强迫她,而是理解她的心情,和她一起同进退。
曼可看到别的小朋友因为参加游戏获得了奖品,又改变主意想去完成比赛了,美心也完全支持她,还亲亲她、抱抱她,安抚她紧张害怕的情绪。
在另一场比赛里,曼可再次因为害怕自己的队输了,大哭起来。美心感受到曼可的焦虑,因此更加努力参加比赛,坚持到了最后,并且获得了胜利。
这下可把曼可乐坏了,两个女孩,在面对一次次的挑战时,也加深了彼此的友谊。
美心有着强大的同理心,她对别人的情绪能感同身受,并且能分析出造成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!更难能可贵的是,她还能想出合适的方法,去安抚别人的情绪。
拥有同理心的孩子,在社交环境里是更好相处的,他们也更容易交到朋友,收获亲密的友情。
Cindy最后说:
之前我和大家分享过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,有些孩子的气质是偏抑制的,也就是我们说的内向、慢热型,这种性格的孩子,有一些社交退缩的表现很正常。
性格外向、内向并没有好坏之分,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。我们不需要强迫内向的孩子很热情地去社交,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更自然地去融入集体,以自己的方式,舒适的社交。
比如我们可以锻炼内向慢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,鼓励孩子用询问的语言作为开场:“小哥哥,你可以跟我一起玩吗?”、“这个玩具好酷啊,它是怎么玩的?”相比小孩默默地加入集体,尴尬的不知道干什么,用询问的语言过渡会更自然一些。
顺便说一下,我们会有一个绘本专场活动,里面有一套我很喜欢的《让孩子赢在表达》,教我们的孩子在社交时如何表达自己,妈妈们记得来看哦。
比如,小鸭子面对嘲笑时勇敢说“不”:你这么说伤害了我,你别再这么说了,行吗?↓↓
小熊想荡秋千,哇哇哇大哭,小狗没哭,而是对小象说:可以让我玩一下吗?↓↓
南方都市网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 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Copyright © 2012-2019 南方都市网 http://www.nfds.com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